我出发之前查了蒙特利尔的未来一周天气,发现除了这一天有 50% 降水概率之外都是阴晴,而且气温也在 -6 度到 0 度之前摇摆。没想到今天早上出门吃早餐的时候还挺好,从早餐店出门的时候大雪已经把地上盖了薄薄一层了。因为今天下午就要去魁北克城,所以上午的计划是 Mount Royal 和旁边的 St. Joseph Oratory。现在下了大雪,我犹豫了一会还是觉得无所谓,可以走一波。
对了,今天的早餐是 Eggspectation,一个听名字就知道是做蛋料理的餐馆。我有点后悔自己点的是 High Rise Pancakes,虽然在 “早餐” 归类里,但是鸡蛋在里面只是个配角。本来我也不会再来这里了,应该点他们的 Egg Benedict 之类的料理好好见识一下。不过这份巨型 Pancakes 还是很好吃的,貌似也是我这次旅行唯一一次吃枫糖浆。当然了吃完它是不可能的。

我们先略过我学会的第二个法语词 Sortie,因为 Sortie 就是室内所有的紧急出口的红色的灯板上的那个词。我学会的第三个词就是 Fermé(关闭)了。在这个季节,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景区栈道、阶梯、设施入口的牌子上。St. Joseph Oratory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教堂,自然有很多个门——当然都 Fermé 了。指示牌导到了旁边的一个侧门,途中经过了一个贴墙登上观景阳台的盘旋楼梯——当然它也 Fermé 了。

在这么大的雪天登教堂,感觉我才是虔诚的信徒。
教堂本身是免费的,Tripadvior 在这里没说清楚,网上挂着一个 5 刀的门票被我提前买了下来。我进来之后发现没人查票,入口没有售票厅,甚至连游客服务台都不在入口,一脸蒙圈。跟着路牌找到了藏在里面的游客服务台,一个老爷爷坐在柜台前认真地读着书,都没有发现我进来了。我在他面前站了几秒钟,然后才下决心说了声 “Excuse Me”,果然他被我吓了一跳,然后他告诉我随便转转就好了,反正是免费的。我连忙道谢,实则心中策马奔腾。后来我才知道他里面有个小博物馆是收这个门票的,但是这个博物馆是我唯一没去的区域,我料到自己不会对天主教历史有什么兴趣。观景阳台什么的都 Fermé 了,还剩一个 Basilica。(讲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了,Oratory 是整个 “教堂” 建筑,里面有好几层,有放蜡烛起到的地方,有几个小祈祷室,有观景台等等,Basilica 是其中的做礼拜的房间,里面基本上就是凳子和讲台,不过很大)
这个亮堂堂的 Basilica 倒是很有意思,门口摆着两个宣传牌,一个写着 “交响乐进行中”、另一个写着 “每周日下午三点半有交响乐”,我看里面也像是一个人没有,倒确实传出来音乐的声音。于是我推门进去,走了几步意识到这是四面八方的喇叭在放音乐。又走了几步,音乐戛然而止,教堂变得完全安静:现在气氛就开始诡异了。再往前走几步,发现在一个之前被柱子挡住视野的偏僻座位上有一个女人,她回头看了我一眼,然后起身从前面的一个侧门走了。我跟着她出了门,这就直接到了外面,她沿向上的楼梯走了,我看到路牌指着下面不远处有一个小 Chapel,便前去参观。这个 Chapel 原来是的确小,就像一个小木屋一样。回来后我又想看看那个女人往上走有什么,发现只有一个上了锁、没人进过的门,再往上是一条或许通向山里某个未知角落的车道。要是她真的会在雪地上留下脚印,那只可能是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被大学刷走了。我只好折返,再次穿过大教堂,当我刚刚关上进来时的门的时候,音乐突然再次响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款《Forever Lost》的手机解谜游戏,这个诡异的气氛简直和这款(单方面封它为神作的)游戏如出一辙。
乘坐巴士来到皇家山的山脚,本来因为淋雪,羽绒服帽檐的一圈毛上沾满了雪花,在公交车里全部化成了水往下滴。下车之后冷风又一吹,我的帽檐就结了一圈冰,松软的毛陡然变成了莫西干。雪越来越大了,由于我没有围巾和手套,在直逼零下 15 度的山区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幸亏皇家山的入口很多,而且租器材和卖咖啡的 Pavilion du Lac-aux-Castor 离入口不远,而 Lac-aux-Castor,即 Beaver Lake,就是歇脚亭门外的 “河狸湖”。由于雪太大,Snow Tubing 也完全滑不动而关闭,我租了一双雪鞋打算走他们的 snowshoeing trail。之前上山我完全看不到一个人,直到歇脚亭里才看到了些许租滑雪器材的人。而他们一旦拿着器材出门,就消散在附近的树丛中,运气好才能再碰到一两个人。我看他们很多人也都不会滑雪,只是绑着滑雪板在雪里走路罢了。我没有手套,如果也租一套,手怕是要给冻干。
山上的积雪比市区厚很多,有的地方即便有雪鞋,也可以踩下去很深。雪鞋线路唯一的指示是绑在树干上的方形标识,有的时候下一个标识绑的太远,再加上大雪天,要努力环顾四周才能发现。在空无一人的雪鞋线路上,大概也只有通过找路标获得一些乐趣。

期间我的手和脸是真的被冻到了极致:因为非常冷而感到热是我之前的极限,在这个阶段继续冷下去,会感觉周围空气是苦的,刮的风也是苦的,把手伸出来照个相,手会像睡姿不对一样麻掉。我走回 “河狸湖”、还差几百米回到起点的时候,喉咙里面仿佛长跑过后一样冒着血味。碰到了一群松鼠正在鼓着腮帮子嚼果子吃,在手还没完全掉之前给它们拍了几张照,然后赶紧跑回歇脚亭喝咖啡去了。

Say Peanuts!
离开之前,本着白嫖公交日票的目的,搭了一程去了谷歌地图上标记的 “Mount Royal Lookout”。它不在山上主要的游览区,在旁边一条沿山公路的半路,所以幸亏我没有用走的,走公路实在没意义。在那儿能看到 Montréal 城区的全景,本来因为眼前全是白花花的雪景,也看不到什么人,总有一种自己身处荒郊野外的感觉。从这个角度看到全景之后,才终于在脑海里建立起了皇家山与蒙特利尔城区的联系,在敬畏大自然之余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人文气息。大概就是高中一篇语文阅读提到的 “无我之境” 和 “有我之境” 的区别吧。

下午就离开 Montréal 到了 Québec City。本来在我下山去巴士站的路上,雪已经停了,但是到了魁北克城之后,这里大晚上的还在下大雪。因为没有正好衔接的公交,我决定走一公里到青旅。当然了,一看就是没有吸取上午的教训,而且现在手里还多了个大箱子,而且魁北克城的上下坡路比蒙特利尔更多更陡。有的路上雪比箱子滚轮还厚,我只好提着它爬坡。祸不单行,我羽绒服的拉链还莫名其妙的裂开了,意味着后面几天只能靠它外面的三颗扣子防寒,这个开局可不太妙啊!
晚饭在 “Buffet de L’Antique” 吃的。这是青旅推荐的一家好吃不贵的餐馆。的确,里面的 Main Dish 基本上都在 20 刀之内,最贵贵不过 25。服务员告诉我,我点的猪肉肉丸烩也是她最喜欢的几道菜之一。

吃饱之后我决定在老城区随便转转,这一转不要紧,我发现完全不看地图、随便走走就把魁北克老城区的大部分景点给碰到了。一边感叹这个老城区有多么小,我一边意识到了自己接下来还要在这里待三整天,可能会非常的无聊。
回到旅舍,我发现这间房的舍友们都比较闷骚,有一两位晚上七八点就回来了,躺在床上看书玩手机直到睡觉,还有几位回来的也都不晚,也是一回来就掏出电脑学习或者为明天作攻略。既然这么没意思,我也就和他们简单寒暄介绍一下作罢。另外负一楼的酒吧兼活动区也几乎没人,只有吧台上坐着三五个人在喝酒聊天的,旁边有一两桌玩桌游的,仅此而已,和蒙特利尔的青旅大相径庭。
哦对了,晚上闲逛时路过第一家开着门的纪念品店,就赶紧冲进去给自己买了双手套。感谢这位老板的救命之恩,兄弟们请把把感动打在公屏上。

老城区忘记了名字的一座雕塑